近几年来,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进入低代码领域进行布局,国内外低代码平台动辄融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虽然伴随着热度一同到来的还有巨大的争议,但这也侧面印证了“低代码平台”的热度火爆。

近几年来,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进入低代码领域进行布局,国内外低代码平台动辄融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虽然伴随着热度一同到来的还有巨大的争议,但这也侧面印证了“低代码平台”的热度火爆。

事实上,低代码并非近些年刚提出的概念。低代码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第四代编程语言”。早在2014年,低代码这一名字被Forrester明确地正式提出。总体而言,低代码是一种软件开发技术,是一款衍生出来的高级开发语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可视化方式的软件开发,让用户极少地编写代码,通过拖拽配置组件的方式,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地构建和交付软件应用。可以全方位地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加速项目的落地交付。

为什么低代码不会取代程序员?

然而,具有编码更少、交付更快、成本更低的特点,还支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全方面覆盖。本应该大受欢迎的低代码概念为什么会引起争议,甚至于被主要用户群体程序员所抵触呢?主要原因是恰恰低代码做宣传的特点——低门槛,高效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像国内很多低代码平台厂商宣传的那样,低代码平台门槛极地,非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可视化开发的方式快速搭建出可用的软件应用。这会给程序员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就如同无人出租车于网约车行业一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前面所说的,程序员仍然是低代码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因为低代码平台门槛虽低,但还是要求开发者要懂一些基本都开发逻辑。在没有学习的情况下,这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低代码的主力目标客户还是程序员。低代码的定位是解决程序员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重复的功能需求开发,是帮助程序员开发的工具而不是取代程序员开发。借用前面的例子来说,低代码是辅助驾驶而不是无人驾驶。

专业的开发者需要低代码吗?

讲完了低代码会不会取代专业开发者的问题,我们再来谈谈专业的开发者是否需要低代码工具。低代码开发可以像搭建积木一样构建应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低代码平台只能做到这些。Gartner在2020年发布的《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关键能力》中列举了低代码相较于源码开发的十一点主要优势。

1–Intuitive, No-Code App Development

2–Application User Experience

3–Data Model and Management

4–Process and Business Logic

5–Platform Ecosystem

6–APl and Integration

7–Architecture

8–Quality of Service

9–Persona and SDLC

10–Governance

11–Security and Compliance

这其中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分别是第三点–Data Model and Management、第四点–Process and Business Logic以及第六点–Process and Business Logic。即数据建模和管理、流程和业务逻辑以及接口和集成能力。

数据建模与管理:该指标也就是常说的“模型驱动”。相较于表单驱动,模型驱动可以给予满足数据库设计范式的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管理的能力。所开发的应用复杂程度越高,对系统集成的要求越高,这种能力就越是关键。

流程与业务逻辑:流程应用和业务逻辑的开发能力与效率。此能力存在两层含义,其一为利用该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否构建出复杂的工作流以及业务处理逻辑;其二为开发这些功能时其便利性与易用性达到何种程度。

接口与集成:编程接口与系统集成的能力。为防止“数据孤岛”情况出现,企业级应用往往需要和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协同增效。在这种时候,内置的集成能力和编程接口就显得极为重要。除非明确在可预期的未来里,项目不涉及系统集成和扩展开发,否则开发者都应当关注这一能力。

所以一款合格的专业低代码产品可以给开发者带来的便捷还是非常多的,选择一款合适的低代码平台对于专业的开发者来说应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