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系统具备了低代码扩展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降低系统实施的成本,让研发人员更加聚焦产 […]

越来越多的企业系统具备了低代码扩展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降低系统实施的成本,让研发人员更加聚焦产品功能的升级迭代,同时也能赋能各地代理商具备项目交付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现有企业系统增加低代码开发能力呢?

首先第一个容易想到的方案是,开发自己的低代码平台,然后在新的开发平台上在开发企业系统。这个方案看似稳妥,其实实现难度很大。开发一个足以支撑企业系统的低代码平台,难度很大,周期也很长,需要一支高级团队开发很久。另外从商业上也划算,构建一个低代码平台需要很高的成本,低代码平台本身无法形成商业价值,需要通过企业系统售卖才能收回成本,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系统的开发成本。还需要企业系统规模很大才能收回成本,目前只有头部的几个软件厂商才能覆盖低代码平台产生的成本。

第二种方案是外采成熟的低代码平台,然后基于低代码平台重构企业系统,这个方案虽然可行,但是软件厂商一般都不会选择,出于两点原因,基于别人的低代码平台,产品容易被别人“卡脖子”,第二点产品的研发依赖于低代码的开发能力,如果低代码平台开发不支持某个功能,那么企业系统也无法支持,严重影响企业系统的产品研发进度。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企业系统的产品重构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第三种方案是低代码中间件方案,这种方案成本最低,最为可行。保持现有企业系统不变,只需要对接一款低代码中间件,即可让现有的企业系统具备低代码扩展能力。企业系统的用户、数据和接口与低代码平台打通即可。完成对接后,由企业系统负责标准功能交付,低代码中间件负责定制化功能交付。这种方案有几点优势,第一,现有系统无需重构,节约了大量成本,第二企业系统的核心功能不依赖低代码平台,无需担心卡脖子问题,第三企业系统不是完全依赖低代码平台,如果低代码平台不支持某新功能开发,可以选择代码开发,不会受制于低代码平台本身的开发能力。

以上三种方案由深入浅,成本逐渐降低,第一种方案自建平台,重构系统,此方案可以自主可控,但成本高,风险高、周期长,一般适合大型头部软件公司。中小型企业市场规模不足以平摊低代码平台的开发成本。第二种方案是外采平台,重构系统,主要问题是不可控,容易被卡脖子,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第三种是对接低代码中间件,无需重构系统,企业系统的标准功能部分自主可控。风险最小,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