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的持续涌现,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探寻新的突破路径以推动转型升级,“信息化”“数字化”“智 […]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的持续涌现,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探寻新的突破路径以推动转型升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这些词汇越发频繁地进入大众视野,关于它们的概念阐释与解读也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那它们彼此间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呢?

首先明确一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它们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理念。

1、三者概念的区分:

信息化:即“业务数据化”,旨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记录。

其核心在于业务流程的信息记录,通过基础系统将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进程以及客户服务、资金流动等业务行为,进行信息的记录与存储。其技术特点属于所谓的稳态架构,常用的工具包含 ERP、CRM、SRM、报表等。

数字化:即“数据业务化”,利用积累的业务数据来反哺并改进业务流程。

指的是以数据分析为核心,对信息化阶段所留存的数据加以运用,借助已积累的业务数据来推动业务流程的优化,从数据中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以突破业务瓶颈。本质上是让“数字成为企业的生产力”,其技术特性是所谓的敏态架构。强调企业各领域流程的集成,打通数据孤岛以及 IT 系统的整合,常用工具如 BI。

智能化:即“人机一体化”,无需过多人工干预就能辅助人们做出决策。

当前虽尚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从行业内部来看,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运用“AI”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处理信息与问题;其二,具备“拟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比如自适应、自学习、自校正、自协调、自组织、自诊断以及自修复等。

2、举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1)信息化:将人工的纸质申请转变为系统申请。

例如在制造型企业中发起设备维修申请,传统做法是用纸笔,这样不但数据难以留存,而且后续盘点检查时若发现维修记录与金额不匹配,很难分析出错原因。而通过信息化采用线上发起维修申请的方式,就能很好地记录维修信息,所有数据可自动存入线上数据库。这种方式在许多汽车厂中也较为常见。

(2)数字化:企业对资金流水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随后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使经营数据清晰可视。

(3)智能化:通过远程物联网、AI 等手段大幅降低人工参与程度。

如无人驾驶汽车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合,从而能够主动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其之所以具有主动性,是因为它不像传统汽车那样需要被动地由人进行操作驾驶。

3、助力转型升级的利器——低代码

低代码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量。

当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行研发数字化系统,就如同建造房屋,需要开发人员从一砖一瓦开始构建,这对企业开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有较高要求。

另一种是借助第三方力量来实现数字化转型,比如选择各类低代码平台,涵盖营销、供应链、产品、管理等方面。与自行从 0 到 1 构建数字化系统相比,采用低代码的方式能够降低开发门槛,同时极大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别人辛苦编写三行代码,而使用低代码,只需简单拖拽就能轻松创建一个应用。